邹永东 班庆良 走进福泉市迴龙村,映入眼帘的除了满目葱茏的四面青山外,最抢眼的是那条蜿蜒的进村水泥路。“这条全长5.5公里的进村道路原本是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州工商局圆了我们祖祖辈辈期盼已久的‘通路梦’。”记者跟随州工商局驻村干部到迴龙村走访贫困户时听到村民李阿姨激动地说。 近年来,州工商局高度重视党建扶贫工作,教育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先后选派干部到福泉市迴龙村及都匀经济开发区三联村等开展党建扶贫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在帮助筹措帮扶资金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开发、发展集体经济等取得了新成效,为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添薪助火。其中两名驻村队员先后被表彰为全省、全州优秀驻村干部,今年,州工商局都匀经济开发区分局还荣获全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夯实基础设施 助民增收致富 州工商局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实施迴龙村烤烟种植主产区路网建设,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铺就了“致富路”。 迴龙村属省级二类贫困村, 2014年纳入精准脱贫的贫困人口比例达25%,全村没有一家企业,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农民增收的制约瓶颈。2015年,州工商局筹资2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产业致富路3.5公里,2016年又筹资10余万元继续拓展修建2公里,两年共修建5.5公里,形成了围绕该村烤烟种植主产区的纵横路网,带动1200余亩闲置土地复垦种植烤烟、蔬菜等,每年为受益群众增加种植收入达100万元以上。产业致富路的修建,有力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增强了核心发展能力,使脱贫攻坚的路子越走越宽,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 发展集体经济 解决“脱壳”问题 为把“输血”帮扶变“造血”帮扶,州工商局精准定位、精准施策,通过政策指导、资金帮扶、牵线搭桥、督促检查和全程跟踪服务等举措,有效解决了4个帮扶村集体经济的“脱壳”问题。 帮助迴龙村引进养殖企业入驻发展生猪养殖业,企业投资300多万元,全部建成后可年产(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目前已进场猪苗2000余头,长势良好。村委采取资金入股方式参与发展获得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流转土地的农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金,为贫困户就近就地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每名务工人员每月可获20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今年以来,通过复制该模式又引进入驻了第2家生猪养殖企业,已进购第一批仔猪800余头。“迴龙村产业基地”正在逐步成型,为整村脱困、农户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出资10万元扶持马龙井村发展养殖项目,入股贵州省聚福源畜禽发展有限公司捆绑发展,助推企业与地方发展共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6万元以上。帮助双龙村成立劳务公司,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指导三联村开启 “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成立第一家村级集体企业——涂料厂,建设辣椒示范基地、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创办水产产业等,推动“一二三”产业整合,共同发力脱贫攻坚同步小康。 心系边远山区 情暖困难群众 州工商局以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四进四送”、“微心愿”、“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为抓手,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接地气、识民情、受教育,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践行扶贫济困、担当有责的社会责任。 近两年来,局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职工共30余次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和帮扶活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0余户,干部职工主动认领“微心愿”120个,为帮扶村贫困群众捐资捐物3万余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工作,充当爱心企业与贫困群众和学生的连心桥,积极协调联系多家爱心企业到村里开展送温暖活动,送去慰问金和物资共计4万余元。动员组织群众开挖平整通组简易公路近10公里,解决了部分村组几十年来人挑马驮的落后生产状况。投资1.2万元为迴龙村养马村民组修建一座人行水泥便桥,解决群众交通运输难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连心桥”。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鼓励帮扶村返乡农民大胆创业,为申创小微企业做好服务,仅迴龙村回乡农民用于发展养殖种植等产业的资金投入就达400万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