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忠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特向大家讲述一位不是军人胜似军人的人。 6年来,他怀着对军人的崇敬之情,为了实现心中的“长征梦”,历尽艰辛,一直行走在“长征”路上,他就是土家族资深媒体青年志愿者文隽永。 走进文隽永家的书房里,只见到处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其中一大部分就有他一年多来所收集到的有关红色文化和抗战文化的资料。 故事还得从6年前说起: 2011年4月清明节,文隽永独立策划以“重走抗战路,寻找最后老兵”为主题的公益采访宣传活动,以充满传奇色彩的世界闻名的黔渝滇缅抗战公路(“史迪威公路”)为主线,实地寻找采访最后健在的抗日老战士。 2015年9月,第六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期间,文隽永举办了“最后抗战老兵”个人主题影展,展出一批最后健在抗日老战士、抗战遗址等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6年1月至今,文隽永独自策划“追寻红军足迹、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一个人的长征”公益采访宣传活动,沿着红军长征足迹,辗转桂、湘、黔、滇、川、渝等省区,采访到10多位最后健在的红军老战士。他们中年纪最大的104岁,有参加25000里长征的红军战士,也有失散民间红军战士。 2016年8月,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和第七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期间,文隽永举办了“一个人的长征”个人主题摄影展,展出毛泽东后代、最后健在红军老战士、红色遗址等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以此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这段时间,文隽永一直在忙碌着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他说,今年8月份,他又将借助举办第八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的机会,展出最后健在的红军老战士的图文资料,向人们展示他们一生的光辉历程,让大家铭记他们身上那种真正的伟大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为了让这些红军老战士留下珍贵的笔迹和深刻的印记,文隽永还专门设计了一本签字本,让他们签名,并盖上手掌印。 而要找到一位老红军真的不容易,比如他在寻找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乡先锋村98岁吴清海红军老战士时,就经历了许多的波折。那是2016年11月27日,他得知吴清海红军老战士还健在的线索后,翻阅了许多的资料,独自坐班车、摩托车、走路等方式,在经历了几番周折后,终于在一个大山沟里找到了吴清海红军老战士。因为有些老红军老战士住在乡下,信息闭塞,加之他们年事又高,所以,有时每到一个地方,文隽永都要赶几十公里的山路,经过不断地打听,最终才找到这位红军老战士。 当这些老红军得知文隽永是专门不远千里、不辞辛劳地来寻找自己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伸出曾经拿过小米加步枪、但已饱经风霜的手,紧紧地握住文隽永的手。 为了表示对老红军的敬仰之情,文隽永每找到一位老红军,都要给他们送去一套黄军装和部分礼物,让每位老兵感受重回军人的感觉。 今年初,文隽永得知红七军发源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还有部分失散红军战士。4月30日至5月1日,他独自赶到东兰县寻找这些失散红军,由于是假期,难以找到相关单位熟悉情况的人,加上他是第一次进入东兰县,手上仅有红军战士的名字,没有具体的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他只好依靠志愿者千方百计联系这些老红军。经过两天的山路奔波,顶着烈日,采访到104岁的陈彩春、102岁的黄乜芳、96岁的陈士愕等3位红七军失散人员。他们年纪大、记忆模糊、讲地方少数民族话,交流很困难,多亏当地志愿者带路翻译。 每当回忆起这段“重走长征路”的点滴和经历,那一路上的“苦”文隽永觉得都不算什么,反而沉浸在幸福之中,因为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事。 6年来,文隽永利用业余时间自费穿行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河南、上海、江苏、广东及缅甸等地抗战路和长征路,行程上万公里,拍照上千幅,寻访到450多名尚健在的老战士。其中年纪最大的112岁,年纪最小的89岁。有的老兵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和平建设年代,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从战火纷飞中走来,却是无怨无悔,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伟大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勿忘初心,继续前进。文隽永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进行长征路,寻找记录最后健在老兵,以此宣传红色文化、弘扬抗战精神。 |